Oracle 语句优化分析说明
1. ORACLE 的解析器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处理 FROM 子句中的表名,因此 FROM 子句中写在最后的表(基础表 driving table)将被最先处理。在 FROM 子句中包含多个表的情况下,你必须选择记录条数最少的表作为基础表。 例如: 表 TAB1 16,384 条记录 表 TAB2
1. ORACLE 的解析器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处理 FROM 子句中的表名,因此 FROM 子句中写在最后的表(基础表 driving table)将被最先处理。在 FROM 子句中包含多个表的情况下,你必须选择记录条数最少的表作为基础表。 例如: 表 TAB1 16,384 条记录 表 TAB2
环境:RHEL 5.4 x86 , oracle 11.2 1.设定环境变量 在/home/oracle编辑 # .bash_profile # Get the aliases and functions if [ -f ~/.bashrc ]; then . ~/.bashrc fi # User
大部分情况下,这种动态生成的sql查询语句写法如下: 实现代码如下:select A表.字段1,A表.字段2,B表.字段返回,C表.字段返回 from A表 ,B表,C表 [where A表,B表,C表关联及各自的条件语句] 但是这个方法有一个缺点,那就是在动态的生成这个查询语句的业务逻辑程序仍然很
写好脚本,注册好服务之后,经测试,ORACLE可以随RHEL启动而启动,但不能随系统关闭而关闭。在网上找答案,发现几乎所有的设置过程帖子都是从同一篇原样照抄过来的,根本就行不通。天下文章一大抄。求助他人,没有得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案。无奈,自己静下心来慢慢研究分析,总算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原因所在。 现在就
先写一个批处理文件,给个例子。 实现代码如下: set rq=%date:~0,10% exp system/system的密码@本地服务名 file=d:\backup\bak%rq% full=yes log=d:\backup\bak%rq% buffer=65536 C:\Progra~1\
把这两个很普遍性的网友比较关心的问题总结回答一下。 in和exist的区别 从sql编程角度来说,in直观,exists不直观多一个select, in可以用于各种子查询,而exists好像只用于关联子查询 从性能上来看 exists是用loop的方式,循环的次数影响大,外表要记录数少,内表就无所谓
sys;//系统管理员,拥有最高权限 system;//本地管理员,次高权限 scott;//普通用户,密码默认为tiger,默认未解锁 sys;//系统管理员,拥有最高权限 system;//本地管理员,次高权限 scott;//普通用户,密码默认为tiger,默认未解锁 二、登陆 sqlplus
分区表的概念 分区致力于解决支持极大表和索引的关键问题。它采用他们分解成较小和易于管理的称为分区的片(piece)的方法。一旦分区被定义,SQL语句就可以访问的操作某一个分区而不是整个表,因而提高管理的效率。分区对于数据仓库应用程序非常有效,因为他们常常存储和分析巨量的历史数据。 分区表的分类 Ra
实现代码如下:using System; using System.Data; using System.Configuration; using System.Data.OracleClient; using System.Text; using System.Windows.Forms; usi
作者:peace.zhao 关于 游标 if,for 的例子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peace_if is cursor var_c is select * from grade; begin for temp in var_c loop if temp.cours